常见肠道疾病的预防与应对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01 17:50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疾病

   人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病原体所污染,经过口腔进入肠道,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破坏肠黏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就是肠道传染病。导致肠道传染病的罪魁祸首统称为肠道致病原,其种类很多,主要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这些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中,还有那些被病人粪便和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水、餐具和其它物品上面。苍蝇、蟑螂等昆虫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帮凶,当它们叮食了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后,又会在食物、水和餐具上爬行,从而一路播撒这些病原体。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等。

   二、肠道传染疾病的传播途径

 (一)经水传播

   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二)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三)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四)昆虫传播

   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三、肠道传染疾病的预防

 (一)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基本要求

 1)学校的食堂必需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搞好食堂的环境卫生,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滋生条件。食堂的操作间不能太小,墙壁上应有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易于清洗与排水;配备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及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要使餐具保持干净,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储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储存柜上有明显标记。

 2)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不得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3)注意食品的储藏卫生,防止蟑螂、鼠类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制品贮藏应当分类、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以及各种容器工具等,必须标志明显,分开使用;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4)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尤其要烧熟熟透。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来制作食品。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校的食堂不得自售冷菜、荤、凉菜。食堂的剩余食品必须进行冷藏,冷藏的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冷藏的食物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过高温彻底加热,然后才能继续出售。

 5)食堂的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的,不要带病加工食品。食堂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应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充分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墙报、院报等宣传阵地,开展防病知识宣传。要让群众知晓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和主要传播途径,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培养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群众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早报告、及早治疗。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1)严谨食品贮存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鼠药、农药等)。

 2)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3)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做到标签明显,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4)蔬菜加工前要用清水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一般要洗3遍,温水效果更好。

 5)不能随便使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者容器。

 6)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经常上锁,防止坏人投毒。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的预防

 1)四季豆中毒:未熟四季豆含有的皂甙和植物血凝素可对人体造成危害,如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可导致中毒。

   预防措施:加强对食堂炊管人员的宣传教育,知晓未煮熟四季豆会导致食物中毒,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2)生豆浆中毒:生大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进入机体后抑制体内胰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

   预防措施:加强对食堂炊管人员的宣传教育,知晓未煮熟豆浆会导致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

 3)河豚鱼中毒:河豚鱼的某些脏器及组织中均含河豚毒素,其毒性稳定,经炒煮、盐腌和日晒等均不能被破坏。误食后10分钟至3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瘫痪、呼吸衰竭等,死亡率高。

   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4)毒蕈(有毒蘑菇)中毒:我国有可食蕈300百余种,毒蕈80多种,其中含剧毒素的有10多种。常因误食而中毒,夏秋阴雨季节多发。一般在误食后0.5~6小时出现症状。胃肠炎型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溶血型中毒发病3~4天出现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死亡率高。

   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对不认识的野蘑菇或对是否有毒没有把握的野蘑菇不要贸然采摘,防止误食。

   四、肠道传染病的应对

   一旦学校发生群体性肠道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一)疫情报告

 1)学校师生员工发现肠道传染病人或疑似肠道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或当地防保站报告。

 2)校医或当地医务人员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

 3)学校领导根据肠道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2小时内向属地卫生防疫机构、当地政府和市教育局逐级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轻重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应急措施

 1)对疑似肠道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医务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疗机构诊治。

 2)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肠道传染病着,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3)对引起肠道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防疫部门来检测和处理。

 4)对被肠道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意思肠道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医务人员应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肠道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5)肠道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学校和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6)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全校暂停上课;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7)学校在接到当地政府、市教育局和疾控中心有关重大肠道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8)学校领导发现肠道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的稳定,树立战胜肠道传染病的信念。